微信扫码

  • 0512-66629698



专门从事一次性医疗耗材生产

服务热线
质量保障·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精益求精

0512-66629698

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临床规范使用指南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3日16:14:43 点击次数:45 打印此页 关闭

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临床规范使用指南

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又称双J管、猪尾管)是泌尿外科诊疗中核心的内引流与支撑医疗器械,通过微创方式置入肾盂与膀胱之间,利用两端的J型弯曲结构实现稳定固定,构建肾脏、输尿管、膀胱的通畅引流通道,同时起到支撑输尿管管壁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扩张术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成形术后、肾积水引流及输尿管损伤修复期等场景,可有效预防输尿管狭窄、促进结石残渣排出、缓解肾积水。由于J型导管需在体内留置一段时间,且直接接触肾盂、输尿管及膀胱黏膜,其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泌尿系统功能保护、并发症防控及患者生活质量。下面由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厂家-苏州市鑫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分享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的使用指南

一、产品核心认知:明晰特性与适配原则

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采用TPU聚氨酯材料制成,管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便于影像学检查时识别定位。管体两端均设计为J型弯曲(弯曲半径1.5-2.5cm),前端(肾盂端)和后端(膀胱端)的弯曲结构可分别固定于肾盂内和膀胱壁内,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管身标有清晰的长度刻度(精度1cm),管体侧壁布满直径1-2mm的引流孔,确保尿液能顺畅通过导管引流,同时减少管腔堵塞风险。部分高端产品表面涂覆亲水涂层或抗菌涂层,亲水涂层可降低置入时的摩擦阻力、提升患者舒适度,抗菌涂层能减少导管表面细菌定植,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外包装明确标注无菌、一次性使用标识,有效期内可确保无菌状态。按管腔内径分为F4-F9等型号,规格选用需结合患者的身高、输尿管长度及临床需求匹配输尿管结石术后常规选用F5-F6型号,输尿管狭窄支撑选用F6-F8型号。儿童患者需选用专用儿童规格,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长度与内径,确保固定稳定且不压迫周围组织。

使用前必查项:确认外包装无破损、漏气、污渍,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符合要求;打开包装后检查管体无裂痕、破损、毛刺,J型弯曲弧度自然无变形;管体引流孔通畅无堵塞,亲水涂层无脱落(若为涂层导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体,检查有无漏液或管腔堵塞,确保导管完整性。

二、标准使用流程:从置管到拔管的全规范

(一)操作前准备:评估与物品保障

1.  患者评估: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如结石大小、输尿管狭窄程度、肾功能状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泌尿系CT、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输尿管走行及长度)、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100×10⁹/L,凝血酶原时间≤14s)及过敏史(重点排查硅胶、聚氨酯等材料过敏),排除置管禁忌(如急性尿路感染未控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输尿管恶性肿瘤未处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说明置管目的(如置入J型导管支撑输尿管,促进结石排出)、操作方式(多经输尿管镜微创置入)、留置时间(常规2-4周,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个月)及可能的不适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物品准备:根据评估结果选用适配规格的J型导管,配套准备输尿管镜系统、导丝、扩张器、无菌手术包、碘伏消毒液、无菌生理盐水、局部麻醉药(或全身麻醉相关用品)、输尿管导管、注射器、无菌手套及应急抢救物品(如止血药、抗过敏药)。若为术后置管,需额外准备引流袋;若为局麻操作,需准备黏膜表面麻醉剂。所有物品均需在无菌条件下摆放,划分无菌区与清洁区,J型导管置于无菌手术包内备用。

3.  人员与环境准备:操作团队由泌尿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组成,所有人员均需完成手卫生、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并戴双层无菌手套。操作环境需在百级层流手术间进行,术前30分钟开启空气净化系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区域台面及地面,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二)核心操作:置管、定位与固定

1.  麻醉与体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结石碎石术后置管多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单纯置管可采用局部麻醉。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双腿固定于手术台支架上,充分暴露会阴部,用碘伏棉球以会阴部为中心螺旋式消毒,范围直径≥20cm,共消毒3遍,待消毒液干燥后铺无菌手术洞巾。

2.  置管操作:经尿道插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情况,找到输尿管开口;将导丝经膀胱镜工作通道插入输尿管开口,沿输尿管走行缓慢推进至肾盂内,通过影像学透视确认导丝位置准确;沿导丝置入扩张器轻柔扩张输尿管开口至适配型号,再将J型导管套在导丝上,沿导丝缓慢推入输尿管,当导管后端J型弯曲进入膀胱、前端J型弯曲进入肾盂后,缓慢抽出导丝,通过膀胱镜观察导管后端位置,确保其位于膀胱内且无折叠。

3.  定位确认:通过泌尿系超声或X线透视确认J型导管位置,确保前端J型弯曲位于肾盂内,后端位于膀胱内,管体沿输尿管走行无扭曲、打折。若位置不当,需通过膀胱镜调整导管位置,必要时重新置入。确认位置准确后,撤出膀胱镜,插入导尿管引流尿液,观察尿液颜色及量。

4.  术后标识与记录:在患者床头悬挂体内留置J型导管标识,注明导管规格、置管日期、预计拔管时间及操作者。记录置管过程是否顺利、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术后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迹象。

(三)留置管理与拔管操作

1.  留置期间管理:引流观察:置管后初期尿液可能呈淡血性,一般2-3天后逐渐转清,每日观察并记录尿量、尿液颜色及性质,若出现肉眼血尿持续加重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复查;活动指导: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长时间弯腰或憋尿,防止导管移位或刺激膀胱引起不适;感染防控:鼓励患者每日饮水2000-3000ml(肾功能正常者),稀释尿液减少感染风险,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定期复查尿常规。

2.  拔管操作:当满足拔管指征(如结石残渣排出、输尿管黏膜修复、肾积水缓解,常规留置2-4周),遵医嘱拔管。拔管前通过超声或X线确认导管位置,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后经尿道插入膀胱镜,找到导管后端J型弯曲,用专用取石钳夹住导管末端,缓慢匀速拔出导管。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尿痛、血尿、腰痛等不适,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道黏膜修复,拔管后24小时复查尿常规,确认无异常后即可出院。

 

上述内容是由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厂家-苏州鑫达整理发布的,苏州市鑫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产品种类众多、规格齐全,产品适用于临床手术和病人的护理使用,具有使用安全、方便、避免交叉感染等特点。诚邀广大客户携手合作,共拓医疗耗材行业新机遇!

上一条:一次性使用胃管临床规范使用指南 下一条:一次性使用肠道冲洗袋临床规范使用指南